訪客留言簿

星期日, 9月 06, 2020

由水產蝦討論養殖業問題(序章)

前言

近來水產養殖蝦的問題,隨館長中彈而重新熱絡起來,不過因為媒體跟大眾過幾天就忘了個精光了,所以在此記錄一些手邊收集整理好的資料,方便大家了解台灣本土產業的情況。(視每年情況會有更新)

因為要查證訪談的事很多,先寫篇序,確保大方向。

用藥相關

跟人體會代謝掉吸收的內外用藥物一樣,水產養殖重視的是「殘留劑量」,如果沒辦法在出貨前就全排掉的藥,就不該使用。(會造成其他變異的當然也不會用)

用藥部分,分為養殖時的除菌劑,跟「盤商」收購到運送至各「通路」時的保鮮劑。

除菌劑是向獸醫等專業人員請教會比較清楚,保鮮劑是食衛署在管理監督。(嚴格來說水產重要的是冰塊,用超大量的冰塊來保鮮,壞掉的就扔掉不要賣也不要再拿來吃了)

基本上近年來是在推廣「防疫型白蝦養殖」,亦即「水泥池、防鳥網、不帶病原的水體」三項要件。用人類生活來說,就是杜絕病蟲鼠害入侵房內、防止盜賊侵門踏戶進來破壞略奪、乾淨的自來水與良好的污水分隔處理設施。

水產養殖基本上是魚蝦混養,養殖魚才是主產品,白蝦草蝦或其他清理者等等,相對低價的都是副產品。魚塭那麼大,為了蝦子投藥根本不合成本,死了就死了,沒死的快點撈起來,沒病就可以食用。(當然要先確認是哪種疾病造成死亡,這部分農委會會負責為大眾檢驗)

價格相關

對養殖戶來說,重要的是「每年同期的價差」,而不是當年的價差。

比如說去年中秋節你們盤商用每斤 200 元起跳來收購(數字純舉例非實際收購價),今年怎麼可以說網路上有謠言讓消費者怕怕的,就直接砍到 100 元收購呢?

農漁牧產品基本上就是產地的收購價,批發價,最終消費端的市價,後兩者是穩定的,由各大盤商自己穩住,正常是沒有人會跟其他盤商結仇,故意拉低價格的。

不過產地收購價,就是漲跌都很嚇人,有時候全都是賤價收購沒得議價,反正生產者端,你東西不賣掉,就是爛在那邊,再賤價也要想辦法賣出去,這點就是誰掌握了流通平台,誰說話就大聲,就算消費者想直接跟生產者收購,中間的運費、儲藏費用也不是一般消費者吃得消的。

比較折衷的辦法,應該就是各產地設個中小型的物流儲藏區,提供給附近縣市的消費者新鮮的當週產品,價格跟市價差不多,但盡量拉高收購價,多提供一些選擇給生產端。

要怎麼幫助養殖戶等生產者

認識,去認識他們,然後對台灣本土產的產品有信心的話,就盡量選擇本土產品優先購買。

以各種食安問題來說,近年去掉鎘米、爐渣米這種直接污染土地水源的,還有美國能用但國內不能用的瘦肉精萊豬這種政治交換的不談,多數都是中國偷渡進來的病蟲害,跟盤商及流通業者為了保鮮而使用不合格藥品的新聞。

大眾看到這類新聞,嚇得半死,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結出的鍋,只知道「不敢吃了」,但其實政府有抓到違法業者,找到源頭並排除掉,問題也就解決了,不用自己嚇自己。

不過呢,新聞媒體可不會很好心,告訴你為什麼會有不合格的超標殘留藥劑,還有問題其實已經解決了,可以放心買。(見我另一篇文章「新聞媒體想要餵你吃什麼」)

所以在農委會那端,沒有一個足夠快速反應的公關,發新聞稿來把澄清給滲透到大眾眼中前,一般人能給生產者端的幫助,就是「認識,去認識他們」,相信事實,不要相信媒體。

參考資料

0 comments:

 

本站著作(不包含圖片、影音以及回應留言)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 2.5 台灣 (中華民國) 授權條款授權